蒙古靴从草原深处走来 为北方游牧民族创造 康熙年间就风行大草原

蒙古靴从草原深处走来 为北方游牧民族创造 康熙年间就风行大草原

元升永为山西祁县吴姓人氏创办,1926年股东为吴少烈,此人在北京开设聚宝茶庄,在张家口养有汽车。元升永有从业人员50多名,年产蒙古靴5000双。据当年在该作坊从业工人的后人说,它的门市柜台上放有1对石狮子,元升永的蒙古靴筒内除盖有“元升永”戳记外,还要盖上1只狮子的标记。由于产品质量优良,深受牧民们的喜爱,新品一上市,就争相购买或者以物换回。

元升永等7家蒙古靴作坊都为前店后作坊,门面上悬挂各自的金字木招牌。其间有的是常年在作坊里生产而经常不开门,这样的作坊主要是靠驼队成批向草原运送。有的作坊是前店经常开门,后面常年生产。

蒙靴七大号”都在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设有分号,他们从归绥将蒙古靴和其他物品用驼队运去外地销售,驼队回来时再将皮张和药材等捎回,从而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谋取更多的利润。

制作工序十分复杂

一双要用20天的时间

蒙古靴是牧民的生活的必需品,品种分为布靴和皮靴。布靴是用棉布和毡绒纳上各种花纹缝制而成,穿起来轻便和软。皮靴通常是用牛皮制成,穿起来挺脱结实。蒙古靴具有靴身宽大,容易套裹毡袜等特点。靴底平直,左右脚不分便于穿脱,至今仍然是牧民出行必不可少的装束品。蒙古皮靴的主要原料为牛皮,早年是从红皮坊购进,靴筒的料称作‘花皮’,皮面的花纹是人工刺绣上去,刷上黑煤烟后再用发酵的羊油、牛油、植物油烤搓均匀,这样花纹和色泽就不会褪掉。但此道工序非常复杂。

1913年靴业中出现了木质带铜的压纹机,这才让蒙古靴从业者从纯手工制作中脱离出来。

制作一双传统工艺的蒙古族皮靴要用20天的时间。其中要经历50多道工序。蒙古靴主要的样子有7种,名称也是传下来的老名字,分别是:军样靴、抓地虎、八宝童鞋、皂样靴、五步云、大仙靴和三抱靴。其中,八宝童鞋是用8快皮子做成的。其余6种都是4块皮子做的。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帮子、要子和靴底的形式、尺寸不同。三抱靴和军样靴在包头达茂旗、乌兰察布市、鄂尔多斯市等地比较流行,阿拉善人常穿抓地虎靴,五步云靴是四子王旗人穿得较多的款型。而现在市场上只有3种,即军样靴、皂样靴和三抱靴。

靴底由盖板、千层和皮底3部分组成。一双靴子的底子有40层布和皮子组成。

蒙古靴的样式是按地区分类的,尽管当时销往各地的蒙古靴样式大体相同,但细微之处自能分辨。故蒙古靴不准互相穿着,销往四子王旗的蒙古靴,如果往达茂旗销售恐怕连一双也无法卖出。

蒙古靴重放光彩

蒙古靴制作有了传人

呼和浩特文史资料记载,1937年,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归绥后,蒙古靴作坊纷纷倒闭关门,即使有未关门的也是规模紧收和人员缩减。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,蒙古靴从业者由鼎盛时期的300人减少至不到50人,还不及元升永当年1家的人多。

解放后,各家蒙古靴作坊的工人将蒙古靴制作的物品处理后,共同集资成立了制靴社。地址就在回民区的北沙梁,当时的工人有20多名,他们专门生产蒙古靴,这一制靴社使蒙古靴业重放光彩。当年9月又在喇嘛庙巷成立了制鞋社,有工人50多名,主要生产布鞋、皮鞋和马靴。1954年这两家合并成制鞋厂在两地继续生产鞋和靴。

蒙古族香牛皮靴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润达的祖辈曾为府衙官员做靴,吴家制作蒙古族皮靴的历史到现在已经有5代了。吴润达就是第五代传人。

吴润达的第一代爷爷14岁那年从山西省大同的小坊村来到归绥市(现在的呼和浩特市)学习制作蒙古族制靴技术。因为他心细,技术好,在清朝咸丰年间到了府衙专门给官员们做朝靴。

第二代爷爷吴杰继承父业,同样也是给府衙官员做靴子。到了第三代爷爷吴登明的时候,清政府已经腐败衰弱。他不得不离开府衙带着一手技术流落在民间,专给蒙古族做靴子。

到了第四代传人吴礼,也就是吴润达的父亲29岁的时候,祖父吴登明突然去世。吴礼带着3个弟弟,教他们学习制作蒙古族靴子。 1958年,吴礼发现二儿子吴润达办事精细,做事认真,学手艺很适合,于是对他说,“你不要上学了,和我学手艺吧。咱家制作蒙古族皮靴到你这一代还没有继承人呢!”于是15岁的吴润达成了第五代传人了。

1964年,“四清”运动时期,政府不再允许吴家个体经营了。1967年招工进了呼市第四毛纺厂,直到2006年退休。吴润达开始重操旧业了。吴润达制作的蒙古靴目前仍然手工制作,他所制的蒙古靴大多是销往蒙古、俄罗斯、韩国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[讨论]这个禁言一般要持续多长时间?
英国最大赌博365网站

[讨论]这个禁言一般要持续多长时间?

07-03 👁️ 5770
天降喜讯!国足进世界杯迎转机,也许以后都不缺席,全世界都帮忙
fgo美狄亚lily值得练吗?美狄亚lily强度测评!
约彩365官方下载安装

fgo美狄亚lily值得练吗?美狄亚lily强度测评!

07-06 👁️ 250